2021年西藏昌都市左貢縣中小學體育教師招聘/編制考試歷年真題
1.運動性疲勞的判斷可從兩個方面來判斷:主觀感覺和【 】 A. 客觀檢查 B. 客觀指標 C. 心理感覺 D. 醫(yī)生檢查 2.適宜的鍛煉強度應該在50%~80%,對應的脈搏頻率應在【 】 A. 90~130次/分 B. 110~150次/分 C. 110~160次/分 D. 120~180次/分 3.腦震蕩的診斷要點是【 】 A. 意識喪失 B. 逆行性遺忘 C. 頭疼和頭暈 D. 惡心和嘔吐 4.學校體育的主要手段,是【 】、運動技能的學習及參與運動的行為。 A. 體能的練習 B. 體育活動 C. 體育教學 D. 個性培養(yǎng) 5.下列體育競賽的組織形式中,組織工作比較簡單且易于開展的是【 】 A. 綜合運動會 B. 體育文化節(jié) C. 體育周 D. 單項運動競賽 6.體育教學滲透德育教育,這體現了體育與健康課程的【 】 A. 基礎性 B. 實踐性 C. 健身性 D. 綜合性 7.后滾翻時,身體依次著墊的部位是【 】 A. 臀部、腰、后背 B. 臀部、腰、后背、頭 C. 臀部、后背、頭 D. 腰、后背、頭 8.安排每周鍛煉計劃時,運動負荷應大中小結合,大運動負荷每周【 】次為宜。 A. 1~2 B. 2~3 C. 3~4 D. 4~5 9.根據《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》,各年級學生測試的基本指標不包括【 】 A. 坐位體前屈 B. 50m跑 C. 肺活量 D. 1分鐘跳繩 10.體育教學與其他學科的教學一樣,都是“教”與“學”的【 】活動,都是在教師指導下進行的有目的、有計劃、有組織的教學和教育活動。 A. 雙邊 B. 任意 C. 自由 D. 開放性 11.【 】是指為了保證體育課順利進行、提高教學效率所采取的保證措施和手段。 A. 體育教學手段 B. 體育教學原則 C. 體育教學方法 D. 體育教學組織 12.最早提出體育教學法的是【 】 A. 德國教育家拉特克 B. 捷克教育家夸美紐斯 C. 美國教育家杜威 D. 瑞典體育教師W·斯卡斯特羅姆 13.掌握基本的保健知識和方法,塑造良好體形和身體姿態(tài),全面發(fā)展體能與健身能力,【 】是身體健康目標。 A. 形成樂觀的生活態(tài)度 B. 養(yǎng)成自覺鍛煉的意識 C. 形成合作意識與能力 D. 提高適應自然環(huán)境的能力 14.測試身體機能的指標主要有【 】 A. 脈搏、血壓、肺活量 B. 力量、速度、耐力 C. 身高、體重、胸圍 D. 體形、體格、體態(tài) 15.頭部前額出血可采用臨時間接指壓止血法,需按壓的動脈是【 】 A. 頜外動脈 B. 顳淺動脈 C. 鎖骨下動脈 D. 肱動脈 16.投籃技術由哪幾個環(huán)節(jié)組成?【 】 A. 瞄準方法、拋物線、球的旋轉 B. 技術動作、瞄準方法、拋物線、球的旋轉 C. 技術動作、出手動作、拋物線、瞄準方法 D. 持球方法、瞄準點、出手動作、球的旋轉、拋物線 17.【 】是指在不改變動作結構和運動負荷的情況下按照既定要求反復練習,每次練習之間的間歇能使機體得以恢復的一種訓練方法。 A. 重復訓練法 B. 持續(xù)訓練法 C. 變換訓練法 D. 比賽訓練法 18.下列哪種練習對增強呼吸系統(tǒng)攝取氧、心血管系統(tǒng)載荷及輸送氧的能力,以及組織的有氧代謝利用氧的能力有顯著的訓練作用?【 】 A. 耐力練習 B. 力量練習 C. 速度練習 D. 協(xié)調性練習 19.提高跑的速度取決于【 】 A. 提高反應速度、增加步頻、增大步幅 B. 起跑、步頻、步幅 C. 起跑快、大步頻、小步幅 D. 起跑快、小步頻、大步幅 20.《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強化學校體育促進學生身心健康全面發(fā)展的意見(國辦發(fā)[2016]27號)》規(guī)定,學校綜合性運動會或體育節(jié)每年至少舉辦【 】 A. 一次 B. 兩次 C. 三次 D. 四次